编钟作为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在上一期我们曾介绍过编钟的相关知识,这一期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编钟里最具代表的曾侯乙编钟背后的故事吧!
曾侯乙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提到曾侯乙编钟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直接缔造者——曾侯乙。

曾侯乙
曾侯乙是曾侯乙编钟的拥有者,他其实是姬姓,名乙,封国为曾国,因此又为曾侯乙,现在的我们在史籍上已经无从知晓这位姬姓诸侯生前种种,但是从考古发现来看还是能够一窥当时曾侯乙的奢靡生活。
因为从遗址来看:东西二室随葬共有21位妙龄少女,这些少女18岁以上的仅有8人,大多在13—15岁左右。这些随同曾侯乙一同下葬的少女,自然是他活着时最喜欢的姬妾,只有这些姬妾才有资格与曾侯乙一同下葬,而那些没名分没地位的姬妾数量只会更多。

金器和玉器一直都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墓室中共发现金玉器五百多件,金饭碗、金酒杯和金漏勺,玉璧、玉璜、玉佩、玉琮……他应有尽有,还有一条十六节龙凤玉佩帽饰,怪不得他长不高。

玉带钩
各种各样的酒器甚至还有铜冰温酒器,可温酒也可冰酒,种类之多只能说曾侯乙会玩!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吃饭用的金杯食具。

酒器
很多人只知道曾侯乙有套编钟,其实他是拥有一整套的先秦乐器。编钟、编磬、建鼓、笙、排箫、琴、瑟等,古代八音俱全。他的乐师们可以组成完整的古代交响乐团,全部演奏需要26位乐师。

各种乐器
除了对音乐的痴迷,曾侯乙对生活充满了仪式感,他的青铜薰炉,从精美的外形到实际的功用,就算放在现代,那也是可以登大雅之堂,完全不会过时的。

铜熏
曾侯乙对乐器的痴迷,造就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他对乐器的重视,也体现了贵族重视教育“六艺”中的“乐”。

大型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折射了华夏先祖们曾创造出的辉煌的礼乐文明。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维持了几百年的乱世,到战国晚期,天下还有七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几乎是连年征战,而且每次战役的兵力规模都比较大。那么曾侯乙在这样的乱世下是如何做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最宏伟的一套编钟的呢?
这是由于曾国祖上救了楚王一命,换来了曾侯乙的安宁生活,让他能在连年征战的时代有精力去制作如此精美、宏大的编钟。
说到这你肯定会好奇,曾国是怎么救了楚王的呀?先别着急,先给你个答案:是曾侯救的楚昭王。那你可能又要问,楚昭王为什么要逃亡呀,这就涉及了很多历史故事了。下面听我给你细细说来。
先从楚平王开始说起吧。楚平王派大夫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迎娶新妇。新妇很漂亮,费无忌百般夸奖说:“这个秦国女子太漂亮了,您可自己娶她,再替太子另找一个。”楚平王听了他的话,最终自己娶了这位秦国女子,生下儿子珍(珍就是日后的楚昭王),另给太子建娶亲。

楚昭王
在奸臣费无忌的撺掇下,楚平王杀了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和伍奢的儿子伍尚,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胥逃走了。伍子胥成为了楚国的祸患。

伍子胥
伍子胥逃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吴王阖闾率伍子胥等大举伐楚,占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昭王先是逃到郧国。郧公为辛,其弟有怀和巢,斗怀要杀死昭王,想要为其父报仇,被斗辛断然阻止。辛和巢护送昭王一行逃到了随国。
昭王刚逃到随国(这里的随国就是曾国),吴王亲自率领吴军追来。
吴王对随国人说:你们为什么要保护楚王呢?灭掉楚国后,汉水以北的土地都可以归你随国。

吴王阖闾
但是,随人对吴王说:随国的偏僻狭小而紧挨着楚国,楚国保存了我们,而且世世代代都有盟誓,至今没有改变。如果有了危难就抛弃别人,又怎么能侍奉君王!
楚昭王感谢随国的救命之恩,和随国盟誓,从此以诸侯之礼对待随国,随、楚关系有了新的转机。
同时楚昭王派申包胥找秦国求助,但是秦国开始没同意,于是申包胥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援楚打吴。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

秦哀公
吴师退走后,昭王回到郢都。之后楚国多次讨伐其他国家,也攻打随国。随国臣服于楚国之后,其诸侯国地位并未被拿掉,双方达成盟友关系。

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
楚国强大后灭掉很多国家,唯独保留随国地位,应当与曾侯戉阝的先辈曾经救楚王有关。
曾侯與墓出土的铭文编钟就记载了公元前506年吴国攻破楚国都城,曾侯救楚王这一事件。
由于随国的先辈救过楚王,随国一个小国非但没有被吞并,曾侯乙还能在乱世中制作如此宏大精美的编钟,留下这样的稀世之宝!

曾侯乙编钟
好啦,编钟的由来就跟大家介绍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xgz888.com/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