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好师兄,他叫田师兄。
他每天的出场是从一连串响亮且清脆的钥匙碰撞声开始的。田师兄的裤腰带上有一个老干部般巨大的钥匙扣,上面挂满了田师兄所有的钥匙:家门、办公室门、实验室门、摩托车、自行车……大大小小有快十把钥匙。田师兄的身型有些像小熊维尼,这个出场BGM一般的钥匙扣,早已和田师兄融为一体,就像小熊维尼有一个快乐且重要的小尾巴一样,满满的承载着田师兄在日本打拼时的身家性命。

小熊维尼+腰间大钥匙扣示意图
田师兄的一天,在我眼里基本是这样度过的:上午在钥匙BGM中登场,然后戴上耳机开始在办公室最角落的桌子上开始一天的工作。实验一般会安排在下午,傍晚的时候是田师兄的休闲时间,B站是比较主要的治愈系良药。然而这个时候看视频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会碰上前来学生办公室查房的小老板。小老板是个学术成就一般般但是对生活作风很在意的一个龟毛日本人,每次都会跟别的学生吐槽:“田桑真的在好好搞研究吗?”
那of course了,田桑当然有好好在搞研究了。整个研究室的群体当中,论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田师兄说二没人敢说一。田师兄本科是河海的土木强化班,土木系400来号人,田师兄总排名前三。大三开始跟着土木院院长王媛老师做项目,之后因为决定出国而放弃了保研机会,选择去读河海和悉尼大学的双硕士。那在悉尼的日子也不用说了,一路猛学,连悉尼歌剧院都是临近毕业才去的。田师兄本来应该留在悉尼读博的,但由于导师经费问题,导师只能推荐他来到京都大学勝見老师这里读博。勝見老师,不多说了,日本土木界尤其是地盘工学,懂得都懂,是个因为学术成就而受到日本天皇接见的大牛老板。田师兄在京大也是非常之努力,会用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广读网络上的各种文献,日日思考如何产出好成果。

中日友人万事屋大家好,本人建中日群多年,热爱日本文化,是个有点小文艺的群主,希望此公众号可以分享一些对中日的看法且不限题材的文章,也希望结交更多从事中日往来的朋友,谢谢!文章希望以原创为主,欢迎大家投稿!18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但日本的学术环境相对于世界上别的国家来说,确实是较为封闭。哪怕田师兄有着双硕士多分野的研究背景,但也敌不过整个研究大环境的没落。田师兄原本想大展身手的课题被老板调换成和公司的合作项目,实验室里原本就脏乱差的材料设备也被来自肯尼亚的超龟毛博后管的死死的,稍微不按他的要求来就能哔哔哔说你一整天。小老板在学术上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大老板在疫情前天天全国全球到处出差根本是个不落地的神仙,我这种菜鸡也不可能帮上什么忙,田师兄就在属于他的角落里,像一个波澜不惊的小熊维尼,稳稳的坐着。

研究室今年3月的照片
但每当吃饭的时候田师兄就会活跃地吐槽研究室里的各种不如意,喋喋不休疯狂输出给他在日本的最重要的朋友圈。田师兄的朋友圈是在伸手范围内的,目前的主要构成是我,我老公(同校药学博士在读),and师姐。有的时候朋友圈能涵盖一下同研究室的另几位同期中国人,但最多时候也不会超过6个人。不论在疫情前后,博士的社交圈都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非硕博连读的博士,日常接触的除了研究室的人就没别人了,这是相当现实的事情。又加上我们这栋楼里只有我们一个研究室,别的都是教师办公室、教室or仓库,因此也没什么楼上楼下能碰得上的国人。再说了,不是每个人都会愿意去认识新的人,参加那么多的活动,因此我们的小熊维尼就是这样敦敦的好好地守护着这伸手可见的朋友圈,随时准备为我们两肋插刀。

田师兄为伸手可见的朋友圈做的年夜饭
两肋插刀当然是开玩笑了,但身在异国他乡总有需要互相帮衬的地方。师姐的在留卡要更新了,田师兄小摩托哄哄哄一开就载着她去换了;田师兄扁桃体发炎了,我肯定就自行车哒哒哒就蹬着去送药了。这没什么好说的,人在国外,有些事情不是说一个人扛就能扛的。我随便说一些好了:马桶堵了,楼上漏水,隔壁太吵,房东难搞,老板摆谱,博后龟毛……要是再加上就读的可能是英语项目,日语能力有限,那简直就是终极烦恼——语言不通,通通拉倒。
田师兄的日语水平如何呢?田师兄刚来日本的时候只学了五十音图,心里想着“反正我读的是英语课程,老师们也都会英语,沟通没问题”。哪想到来到了京都大学,国内地位相当于清北,这里的学生英语一个比一个垃圾,田师兄迫不得已开始了“实战式”日语学习。田师兄有一个小弟,是同研究室的日本人硕士,平常跟着一起做做实验。本来应该是一个双向奔赴式的沟通,田师兄学学日语,小弟努力讲讲英语,然而终究是田师兄承担了所有——田师兄努力讲日语,而小弟则当一个快乐的不用说英语的日本人。田师兄的日语虽然说算不算标准,也会有点蹩脚的语法错误,但谁会拒绝一个努力说日语的小熊维尼呢?
插一句话:田师兄说日语,好就好在他是男孩子。一个女留学生在男生多的专业,如果不会说日语,那她跟周围环境的沟通就会几乎变成零。日本男生对于女留学生本来就有很多男女上的顾忌,可能好看的女孩子他们还会来搭讪,如果长得一般一点的话可能研究室里的一些通知都懒得告诉你。日本这个社会对女孩子的要求本来就相当严格,实习单位的女孩子一个个吃中饭要小口吃,去洗手要拿小手绢,只有我:饿了就干饭,洗完手就甩干。当然我也是个讲文明的人,but相比较很多日本女生来说,我可真是活得太自由了。
回到田师兄的话题,讲一讲田师兄毕业找工作的事儿吧。在日本,理工科博士找工作一般直接由老板推荐,老板会根据自己强大的人脉网来帮你想想办法推荐到研究所或者是公司的研究职。田师兄的个性是那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完全相反的那一面,什么都逆来顺受,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讲是:“你师兄是属橡皮的,随便捏”。因此在找工作的事情上,田师兄在没有写完自己的毕业论文之前跟老板一个字都没提,“总要论文写完才有跟老板谈谈的底气吧”。于是当老板知道田师兄想在日本找工作的时候,一脸懵逼,连夜发邮件给学校里负责推荐的老师,然而也终究是迟了些。于是田师兄只能开始在网上海投,堂堂京大博士开始彻夜遨游在各种招聘网站,屡屡在海投简历时因为日语写作水平不够而被拒绝。怀才不遇也莫过如此,作为师妹,我看着甚是心疼。语言不过关,在日本找工作终究是困难;而日本这边的学术环境下发出来的论文篇数也难以达到国内内卷的标准;我们的小熊维尼就这样敦敦实实地坐在他的角落里,戴上耳机,打开了一家又一家的招聘网站,一次又一次的输入自己的信息:田某,29岁,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

京都大学代表性建筑物钟楼,后面的玻璃房子据说爱因斯坦在里面给大家讲过课
前几日田师兄生日,我们让田师兄发表一下活到29岁的感言。其实田师兄在日常生活中的发言有很多都是以“早知道……”来开头的,比如:“早知道当时我就跟着那个老师开的公司里去干了”,“早知道我还不如跟着小伙伴去买农药”,“早知道我当时就不出国了”,“早知道……”。而这一次的感言却着重强调了:“既然选择了就好好走下去”。因此把这句话也放在结尾和所有读博的和不读博的朋友们共勉:也许在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你会对当初的选择后悔,但既然选择了就好好走下去。
这篇文章送给即将毕业的田师兄,虽然你师妹由于研究所的实习可能无法观摩你毕业的风姿,但还是想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达我对你崇高的敬意。祝愿你的未来像我们经常吃的饭馆的名字一样,一个字:顺!

p.s. 如果有在日环境/土木相关的公司对田师兄有求人意向的,欢迎与我联系。
作者:住京都的糖小姐,京都大学JSPS博士特别研究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xgz888.com/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