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莱阳是工业生产重地,工业生产总值曾位列烟台各县市区之首。企业较集中的市南、东山两大工业区云集了众多国营和集体企业。

九十年代市南区
80年代刚刚崛起的东山工业区有制药厂、毛巾厂、农机修造厂、塑料厂、毛纺厂、氧气厂、植物油厂、新兴副食品厂等十几家国营和集体企业。没过几年,却是另一番景象,除了个别企业搬迁或被兼并外,多数企业纷纷停产倒闭。难怪有人吐槽“跨过世纪看东山,企业倒了一大片”。

九十年代市东区
什么原因这么短的时间,让一批企业倒下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优胜劣汰的结果?企业改革改制的必然?笔者的个人看法,主要原因还是这一时期,莱阳企业改革改制不利所致。
90年代,全国范围开始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国有和集体企业承包责任制、企业用工合同制。莱阳同全国一样,也在推行这些制度。
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莱阳不是走在前列,也就是说,其他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但莱阳在推行过程中,企业主管部门不是采取一企一策,也没认真考察现任企业书记和厂长的能力水平,有的企业只是将原来的书记说了算,改成厂长一把手,两人互换位置后,出现了权力移交不利,甚至争权夺利现象,领导者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有企业干脆选派了企业管理的“门外汉”担任厂长。在完成这一轮改革后,还没来得及改制,部分企业已出现困境,甚至资不抵债。

莱阳制药厂
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采取由体改委、企业主管、审计、工会等部门领导组成评委,通过听取演说、答辩的方式,投票决定企业承包人。竞聘中,每个评委手持票数不等,比如主管部门一把手手持3票,另有手持2票、1票的,暗箱操作、人情票、关系票在所难免。不到3年,这批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多数开始出现困境。而签订了责任书的承包人呢?竟无人过问,更谈不上去追究责任了,照样“高官任做、骏马任骑”,有的甚至又高升他处,比以前还悠哉快哉。

莱阳毛巾厂
推行企业用工合同制。所谓的优化组合,变调为关系组合、人情组合的,也屡见不鲜。由于监管不力,有企业对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工拖欠工资或五险一金,出现了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无法办理退休现象,一度引起职工上访,造成社会不稳定。
相比现在烟台几个发展好的县市区,同莱阳一样,也在同期实行了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他们也出现过莱阳这些现象,也有改革改制后停产倒闭的企业,但更多的企业还是有了更好的发展。

莱阳塑料厂
当然,改革会有成功和失败,有些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路上难以避免的弯路。但像这种改革未经试点,不借鉴成功经验,不是稳步推进,而是单纯依靠理论创新,“大胆探索企业改革新路”的做法,只能让莱阳大批企业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大量国有资产变卖、流失;更多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失去饭碗,也让莱阳雄厚的工业基础,完整的产业链消失殆尽,着实令人惋惜。
再后来,莱阳涌现出一批民营企业家,创办了顶天立地的民营企业,成为莱阳经济的主要支撑。

回望过去,汲取教训。近几年,依靠超前谋划,科学决策,莱阳又新崛起了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有了更好的思路,更好的产业,莱阳的发展前景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点右上角关注,既可阅读更多往期内容,又能及时浏览最新发表的原创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xgz888.com/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