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改革开放时,我还是一个10余岁的懵懂少年,对改革开放没有深刻的理解。
改革开放10年后,包产到户,家有余粮。1988年参加工作,到基层信用社上班,记忆里的信用社是低矮的办公房,暗红色木质大门,门口悬着一个标志性的圆形“储蓄”徽匾,上有麦穗齿轮,门旁挂着一个陈旧的“某某农村信用社合作社”的吊牌,泛灰的水泥地板,漆面斑剥极像旧时当铺式样的木质柜台,锈迹斑斑的铁栏杆,镶嵌在铁栏杆上的铝材制作的动物,有鱼,有猪,有鸡……十二生肖,形态各异。桌面上,散放着老旧而大的木质算盘,海绵沾水盒、蓝色打印台、红色印泥和圆珠笔、复写纸、木刻的印章。角落里,放着石灰包,木棍等安全防护用品。柜台外,设有老式木质座椅,逢场天,老汉们坐在木椅上拉家常、抽旱烟,一室的烟味。人多时,柜台拥挤,人站不稳,就拉住栏杆,把栏杆摇得山响。办公设施虽然简陋,条件也十分艰苦,但老主任和同事们很热心地帮助我,教我打算盘、算利息、用点钞纸练习点钞,掌握基本业务技能。那时下乡,背一帆布跨包,里面放账本,全是小路,最远来回20多公里,一天走3个多小时山路,冬天胶鞋冻得生通,夏天穿的泡沫凉鞋,脚出汗后一走一滑,但总也不觉很辛苦。中午走到哪儿,就在哪家吃午饭,老百姓也很热情,可劲地往家里请,坐下不一会儿,就神奇地端上一碗荷包蛋,谓之“烧茶”,相当于单位上泡一杯水,留饭时把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端上桌,把我们称之为财神。
改革开放20年后,信用社业务快速发展,形象也有所改善,住进了楼房,柜台换成了水泥柜台,栏杆变成了铝合金柱,安装了防护网。算盘框架从木质变成了合金,小巧了许多,算珠也从木质地变成了塑料、牛角,还配备有电话大小的专用计息用计算器,输入时间、金额,算出利息。少数机构配备了点钞机,百元大钞从运输条上有序滑落,就像现在的运送电梯,有时遇故障钱飞得满天。仍然是手工操作,但逐步有了机器设备,通讯有了BB机,交通有了自行车,下乡不再走路,工作方便多了。但经济总量不大,一个机构,存贷规模上百万就很不错了。
改革开放30年时,农村信用社就很像银行了,不论是县城,还是乡镇,房子建得特别潮流,柜台变成了石材贴面,栏杆变成了不锈钢,上面没有封顶,但安全性能已大为改善。标识特别醒目,营业室普遍配备了电视机,利率显示牌。大一点的机构,已经摆放了几个卧式电脑,成天用天鹅绒遮着,统计时可以用用,没有网络和系统,大多数人不会操作。那时还没有银行卡,没有自助设备,机构门庭若市。下乡是清一色的摩托车,通讯也有了手机,条件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国家经济突飞猛进,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商银行,高楼大厦充满现代化气息,机构标识亮眼,形象LOGO统一,室内空调开放,现金区安装防弹玻璃,与非现金区完全隔离;高柜低柜,功能独立,大都设有VIP室,自助设备体验区,沙发茶饮、便民设施一应俱齐。进门先排号,机构配备保安与大堂引领,老远微笑地接待客户。业务办理全部电脑操作,效率高。安装有智能柜台,几乎可以在上面办理绝大部门非现金业务,而配备的存取款一体机,又可以保障24小时现金存取、转账结算的自助操作。营业厅不再拥挤不堪,不再有旱烟味,不再到处灰尘,不再喧闹,更像是一个休闲会所,到农商银行办业务是一种享受;在景区、医院、社区、超市、车站、机场,甚至街头警银亭,随处可见农商银行的自助设备,人们随时随地自助办理,卡都难得一用了;手机银行全面普及,“蜀信e贷”智能贷款不分时间、不分地域、在手机上轻轻一点,贷款秒到账,方便快捷,转账、存定期、理财、收费、归集等金融业务一应俱全;乡下群众在村社的EPOS上也能办理存取。好多村里还设了农村综合服务站,在站里,有物流、农资、网络,有书籍可供阅览,可以转账、可取小额现金;扫码支付更是全面普及,惠支付遍布每个角落,商贩、地滩、超市、哪里有交易,哪里就有惠支付。农商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黄金卡、白金卡,消费、透支超度与其他大行无异,一样的方便。农村户户通了水泥路,下乡开上了小汽车,我们四处营销,不止是存款,贷款、信用卡、代发工资、代理保险、贵金属,理财产品、扫码支付等,全套的综合营销方案,走到哪营销到哪,我们在朋友圈发产品,发信息,甚至在抖音、快手上直播宣传,把客户当作财神。很小的乡镇机构存贷规模都突破了亿元。
从孩提到如今,走过40多年的时光,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祖国第一个百年梦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也见证了农信改革发展的历史,真正明白改革开放是兴国的方略。十年一个缩影,场景恍若昨天,而自己早已从年轻后生变为中年员工。作为一名农信员工,倍感自豪与荣幸,我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乡村振兴工程的稳步推进,日子终会越过越好,国家会越来越富强,第二个百年梦想将如期梦圆。
作者:罗勇
单位:四川梓潼农商银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xgz888.com/3168.html